Mon - Fri : 09:00 - 17: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
访问手机版

扫码访问手机版

App下载

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

电话: 400 4567 8910
返回顶部
有关《道德经》的几篇散文
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8065次阅读 10次回复
12
返回列表 发新帖
王四

2021-2-26 02:16:18

这里更妙,只是改了一个语气词,就把否定变成了肯定。“侯王自谓孤、寡、不穀”是指什么呢?这是春秋战国时期,各诸侯王用来自称的用语。“寡人”如何如何,“不穀”如何如何。
在《道德经》的第四十二章,老子指出了这个自称的来历:人之所恶,唯孤、寡、不穀,而王公以为称。也就是诸侯王表示自己愿意“受国之垢”,处众人之所恶,以下为根基,以贱为根本的意思。
所以侯王这个自称,表示不忘本,向来是广受赞赏的。但这里问题就来了,你一个自称,就得到了这么多的赞赏,说明了什么呢?说明你只是在说说而已,根本就没有做到。为什么呢?因为如果你真的做到了,别人也就不会去赞扬你这个自称了。
一个自称,相对于真正做出的行为,算得了什么呢?人们去赞扬它,只是因为没有其他可以赞扬的了。所以后文紧跟“致数舆无舆”:招来了太多的赞赏,就等于不是赞赏。
玉和石的差别在哪里?玉很美,但只能让极少部分人得到,所以人人都去赞赏它;石头很糙,但却能让人人都受益,大家造屋盖房随便取用。人人都能受其惠,人人都能得到的东西,大家反而不去赞赏它了。
就像水,赞赏水的人虽然很少,但大家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它。你说是玉贵重,还是水贵重?所以被太多人赞赏的东西,必定不能普及大众、惠及天下,又有什么好赞赏的呢?这就是“至誉不誉”的道理。


第八处:《道德经》第五十一章
传世本:“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”
帛书本:“道生之,德畜之,物刑之而器成之。”
古代“形”和“刑”是通用的,这里没毛病,有毛病的是把“器成之”改成了“势成之”。“物形之,势成之”,这里是很难沟通上下文的。道、德、物后面跟着动词,它们本身是作为主语的:道,生之;德,畜之;物,形之,那“势”,成之是个什么鬼?
这里的刑,其实是刑伤的意思。“朴散则为器”,朴是怎么散掉的?被刑伤了。
所以“物刑之而器成之”,这里的“物”,指的就是刑伤外物、刑伤自身的人。他们对待外物的方式是:挑选自己觉得有用的,丢弃自己觉得没有用的;他们对待自己的方式是,留取天性中觉得好的部分,抛弃天性中觉得不好的部分。
“刑”是雕刻、砍削的意思。一块木头,把它雕出花来,做成好看的器物,那么被削下来丢弃的部分,不正是他们觉得没有用的部分吗?
他们因为拥有智慧,所以懂得去改造工具,制作器物,让事物按照他们的想法成形、成器,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与道相悖逆的。
道有生养万物的特性,天生地长的自然之物,即为“朴”,它们完整地保留了道所赋予的天性。“朴散则为器”,是指背弃了道,成为被雕琢、被使用的“器”物。
“圣人用之则为官长”,因为任何“器”物都来源于朴,所以掌握了朴,就能成为天下器物之母,就能成为它们的官长。所以“朴虽小,而天下莫能臣”,所以要“抱朴”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举报

精彩评论10

王四

2021-2-26 02:16:18

这里更妙,只是改了一个语气词,就把否定变成了肯定。“侯王自谓孤、寡、不穀”是指什么呢?这是春秋战国时期,各诸侯王用来自称的用语。“寡人”如何如何,“不穀”如何如何。
在《道德经》的第四十二章,老子指出了这个自称的来历:人之所恶,唯孤、寡、不穀,而王公以为称。也就是诸侯王表示自己愿意“受国之垢”,处众人之所恶,以下为根基,以贱为根本的意思。
所以侯王这个自称,表示不忘本,向来是广受赞赏的。但这里问题就来了,你一个自称,就得到了这么多的赞赏,说明了什么呢?说明你只是在说说而已,根本就没有做到。为什么呢?因为如果你真的做到了,别人也就不会去赞扬你这个自称了。
一个自称,相对于真正做出的行为,算得了什么呢?人们去赞扬它,只是因为没有其他可以赞扬的了。所以后文紧跟“致数舆无舆”:招来了太多的赞赏,就等于不是赞赏。
玉和石的差别在哪里?玉很美,但只能让极少部分人得到,所以人人都去赞赏它;石头很糙,但却能让人人都受益,大家造屋盖房随便取用。人人都能受其惠,人人都能得到的东西,大家反而不去赞赏它了。
就像水,赞赏水的人虽然很少,但大家一时一刻都离不开它。你说是玉贵重,还是水贵重?所以被太多人赞赏的东西,必定不能普及大众、惠及天下,又有什么好赞赏的呢?这就是“至誉不誉”的道理。


第八处:《道德经》第五十一章
传世本:“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”
帛书本:“道生之,德畜之,物刑之而器成之。”
古代“形”和“刑”是通用的,这里没毛病,有毛病的是把“器成之”改成了“势成之”。“物形之,势成之”,这里是很难沟通上下文的。道、德、物后面跟着动词,它们本身是作为主语的:道,生之;德,畜之;物,形之,那“势”,成之是个什么鬼?
这里的刑,其实是刑伤的意思。“朴散则为器”,朴是怎么散掉的?被刑伤了。
所以“物刑之而器成之”,这里的“物”,指的就是刑伤外物、刑伤自身的人。他们对待外物的方式是:挑选自己觉得有用的,丢弃自己觉得没有用的;他们对待自己的方式是,留取天性中觉得好的部分,抛弃天性中觉得不好的部分。
“刑”是雕刻、砍削的意思。一块木头,把它雕出花来,做成好看的器物,那么被削下来丢弃的部分,不正是他们觉得没有用的部分吗?
他们因为拥有智慧,所以懂得去改造工具,制作器物,让事物按照他们的想法成形、成器,但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与道相悖逆的。
道有生养万物的特性,天生地长的自然之物,即为“朴”,它们完整地保留了道所赋予的天性。“朴散则为器”,是指背弃了道,成为被雕琢、被使用的“器”物。
“圣人用之则为官长”,因为任何“器”物都来源于朴,所以掌握了朴,就能成为天下器物之母,就能成为它们的官长。所以“朴虽小,而天下莫能臣”,所以要“抱朴”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。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。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。
  • 手机触屏版

  • 手机APP

  • 微信公众号

  • Powered by Discuz! X3.2 | 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 | 星点互联设计
  • | 营业执照   |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|鲁ICP备19001237号-21|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|  
点击联系客服

在线时间:8:00-21:00

微信:yituqu520

QQ:1575389080

扫码添加微信好友

Q我